Written by Lin Simon

2025大陸口腔執業醫師考試心得

分享者:余醫師
2025年筆試成績:435 (第一次參加大陸執業醫師考試)
畢業時間:2023年

考科分布:
第一單元:牙體牙髓、牙周
第二單元:修復、兒牙、口預
第三單元:口解、病理、內外婦兒、小科目
第四單元:口外

口腔執業醫師考試分成技能考試和筆試兩個部分,6月先考完實作,考過之後8月再考筆試。筆試主要分成口內(牙體牙髓、牙周、兒牙)、口外、修復、口解、病理、口預,還有一些分值比較低的小科組成(藥學、生化、內外婦兒等等)。其中口內、口外和修復各佔 20% 左右,口解+病理+口預也是 20% 左右,剩下的其他科目全部 20%。所以大家應該要以 3 個大科目還有比較重要的科目為主來看。那因為我本身不是那種一天可以看很久的書,可能一天最多最多 6-8 個小時就讀不下去了,所以我整個規劃拉得比較長,而且網課的課程其實從很早開始就可以看了。

11-2 基礎
我從頭到尾都是跟著金英傑(後面變醫啟星)的課,一開始的課會是趙老師把口內、口外、修復三個主科很籠統地講一遍。我覺得如果大家沒有看過大陸那邊的牙科用書,或是待過大陸的話可能會需要適應一下老師上課的口音,還有一些專用詞彙,所以一開始看網課的時候慢慢看就好了,每天看三個小時的就差不多了。這個時候主要是讓腦子裡對一些知識還有用詞有印象,大概知道他們要考什麼樣的知識點。

3-5 精講
基礎課結束之後,後面會開始每一個科目的精講,我覺得這一部分比前面的重要很多很多。如果你看到精講已經開始了,但是你前面的課還沒看完的話也沒有關係,直接從精講開始就好了。裡面的每一個老師都講得很細很細,才是考試真的需要背的東西。幾乎每一天都會更新一個 3 個小時的影片,最好是每天都跟著上課,到後面聽習慣了開 1.5 倍速其實時間也過很快。今年開始每一科(連小科)的老師都會講課,我自己是全部都有聽下來。今年的小科考試的占分提高了,所以我覺得也需要認真聽一下。
我一開始用的書其實就是他們機構的教材,然後加上我自己做的筆記,但是今年七月左右的時候醫啟星有出一個考點總結,我覺得那本看起來還不錯,到時候可以跟著那個看。

5-6 準備技能考試
從 5 月開始會有一些技能考試的實體課可以去上,具體上哪一個看 Simon 到時候推薦的,我覺得 5 天的班就差不多了。然後我建議在實作開始上課之前可以先把所有實作的那本書(我看的是金英傑的那本)全部先配著影片過一遍(影片一個才 1-2 分鐘,看很快),之後再去上課的話整體內容會比較了解。

實作今年開始改成 4 站:
第一站 基礎操作
第二站 特殊操作
第三站 急救
第四站 病例分析 + 病史採集

實作課的時候,因為我是 5 天的班,所以幾乎一天的課會把一站的東西講完,最燒腦的是病理分析,因為 30 幾個病你全部都要知道他們的特徵啊,各種鑑別診斷、治療方法全部都要背很熟很熟。就是那堆病全部在你腦子裡攪來攪去,但是真的要背很熟!!然後每一個步驟的話術一定要背很熟,熟到你講出來但是你都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的那種地步,因為到時候考試的時候你會很緊張會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。
考試的時候今年變成 CPR 必考 + 量血壓/吸氧,給吸氧的時間非常不夠,所以大家要做好心理準備真的要講很快,流程講過了就過了不要再回去改了。
5 月開始就一直看技能的就好了,看到 6 月考完技能考試之後再重新回來看筆試的東西,然後技能考試結果大概兩個禮拜左右出來,中間就繼續看筆試的東西就好了。

6-8 衝刺
技能考試過後,網課差不多就開始進入衝刺階段了,接下來會出新的套課,我覺得就一直跟著上,他大概三四天會上完一個主科,但是那本書就不用特別去看沒關係,反正跟著上就好了。最後到七月的時候他們最後一輪衝刺的網課就會上,會用很快的速度講完所有考點。如果你從頭到尾有跟著他們一起上課的話我覺得那個速度是 OK 的,然後也很適合考前來看。

那考古題的部分我大概是從技能考試考完之後開始做的,我是用阿虎醫考,把裡面的一萬七千題都做了一遍。大家用那個題目去看考點,確保每一個選項都知道哪裡對錯,不要只看正確的。用考古題來繼續學習的感覺,我大概七月中左右做完全部的題目,當然也沒空再重做一遍,最後就是把錯題又看了一遍而已。
所以考完技能之後,我每天差不多是早上看完當天的影片,下午開始做考古。七月下旬到八月初左右,醫啟星有出他們自己的四套模擬卷,也有配套的影片講解,我覺得還不錯可以做做。大家都說醫啟星的題目比較簡單,人衛的題目比較符合難度,但是我覺得做模擬卷不要讓自己壓力太大,做這個難度的還不錯(也沒有簡單到學不到東西啦,至少我最後考試成績跟模擬卷差不多)。

這些弄完差不多就到八月中旬了,再一個禮拜左右就考試了。醫啟星網課其實到考前一天甚至考試當天都會一直更新,所以你不用擔心不知道要看什麼,反正就跟著自己的進度最後想看什麼就看什麼就對了。他們最後一天會有三堂課,幾乎一整天都在上課,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跟上所有的課,所以盡力就好。

今年的考試考得蠻偏的,比如第一天我覺得牙體牙髓考的多於牙周;修復這次大家都說很難,因為題目非常長,而且這次很多知識點都在題幹裡,很常看完題目以為要問診斷,結果最後問了別的。反正大家的閱讀速度可能要加快一點。第三單元這次倫理、心理這些題目的比例變高了,副科比例整體都變高,所以副科還是要花些精力。第四單元口外的部分考了很多植牙和皮瓣,都是之前不是重點的東西,所以大家要注意一下。

考試的題型有 A1、A2(A2 就是比較長題幹的選擇題)、A3/A4、B1。他每一個題型都沒有辦法回去看,所以考試中一定要分配好時間。如果 A1 給 70 題、A2 30 題、A3/A4 30 題、B1 20 題的話,50 分鐘/30 分鐘/25 分鐘/15 分鐘可能差不多(包含再次檢查的時間)。A1/A2 的選擇題是那種一翻兩瞪眼的題目,反而後面的題目比較好推敲拿分,所以記得不要做到後面沒時間。

全程我都是用醫啟星的課程和教材,也沒有特別找別的了。最後祝大家順利通過考試!

Written by Lin Simon

2025年大陸執業醫師考試經驗分享(西醫)

分享者:黃醫師

2025年筆試成績:449 (第一次參加大陸執業醫師考試)

畢業時間:2014年

其實覺得自己準備不是很充分,考前其實也是有點挫,所以對於成績還真的很訝異!不過我想大家都應該是在家庭、門診、投資、經營IP、開刀中擠出剩下那一點點時間來準備,我會分析我自己的準備歷程,希望能讓大家都更順利,少花一點時間準備,多一點時間賺錢!

準備教材 : 就是Simon寄來的那一大箱,然後我還沒看完(汗),我就看那兩本厚的全科筆記、沒有更多,連考古題兩本都沒做完,接著就是考前一個月還有再寄來的考點+猜題本這2本,我主要就K這4本,給大家參考。

準備歷程 : 分兩個面向來分享 (1)技能考、(2)筆試

(1)技能考 :

基本我覺得不要浪費時間在準備OSCE,可以的話就直接參加Simon推薦的考前技能衝刺班(四天的課程),雖然要飛去廈門4、5天,但一次在這邊全部搞定,還可以順便在廈門吃吃喝喝晚上閒晃,也算是放鬆(但收入就會減少得有點心疼…)

我是參加OSCE考前一個月的技能短期加強班,上完課回台後基本也不大需要複習,反正都是以前被int、R被操的東西,只要注意兩邊的步驟細節差異即可,技能考前一周再好好地把上課筆記狂翻,基本上就應該會過。

但若沒時間參加實體加強班的同學,Simon提供的網課就要好好看影片,但我大推少賺一點去上實體課~

OSCE考試就是運氣一點 + 不要慌,心電圖跟影像判讀抓好、聽診賭人品,只求60分是容易的,重點是考前一晚最好不要吃串燒,我早上還在拉肚子、真怕考試中憋不住…

(2)筆試 :

這部分我自知耐心不夠、時間也不足,我應該算是蠻早就開始慢慢準備。8月筆試來說,我其實年初就開始準備了,逼自己每天用1小時看Simon分享的網課影片,我記得好像很多來源,我是挑賀銀城那個版本,原因無他 : 因為畫面比較清楚,這部分唯一重點 : 兩倍速播放!兩倍速播放!兩倍速播放(非常重要所以說三遍),過年跟周末我基本上不念書了。

我年初開始週一至五逼自己用診間時間、等刀時間2倍速播放念書至少一小時(等於聽了2小時以上的課),從內外婦兒先慢慢掃完、再轉到分數也不少的生理、藥理、神經、精神、醫倫等(純粹的從分數多的開始K),我是自動把解剖、免疫那些我的弱點分數少的小科先放棄,小科等最後一個月的考點+猜題本才來抓分就好。

依照我的準備速度,大概飛廈門的技能加強班前可以把全部該看的學科影片看完一遍,上完課飛回台後我大概用了2週把經典考古題那兩本開始狂寫(但整個大挫敗,錯得有點慘,所以根本沒心情寫完…),可是在各大科的考古題有做完差不多一半後,讓我內心真的很挫,也開始掌握到些準備方向的差異,就開始了那兩本筆試專用書的第2次閱讀(內容記憶上也就開始有調整、也開始做些小筆記加速後面的第三次複習)。

等八月筆試考前,Simon寄來了重點整理衝刺+猜題本,就是我第三次複習的時候,把考點本的內容K熟、把第二次複習作的筆記加入、再把考點本瘋狂複習好幾遍,題庫我就以猜題本為主、沒有其他的。

每個人念書的步調不同、記憶力也不同,我知道我記憶力不好,是那種只念一遍會死的類型,所以我一開始就是規劃快速念三遍的模式,給同類型的考生參考。

剩下的分享就是 : 飛去筆試的時候,不用把那兩版厚厚的枕頭書放在行李箱了(連當枕頭的功用都沒有,還減少買東西的行李重量),我覺得只帶最後寄來的考點本+猜題本就好,做些小抄增加自己覺得也相對重要的內容夾在考點本裡面,每科考前的那一個小時基本上念不了甚麼。

至於筆試考試有很重要的小技巧 : 因為是上機考,跟台灣的考試方式不同,要注意”跨題組不能回頭檢查”這個重點,我會建議提早10分鐘就座,直接登錄到最後一個步驟,可以在螢幕左下角看到各題組的”題數”(這非常重要),大概會知道自己可以在每個題組用多少時間、夠不夠檢查一遍再跳下一題組,時間分配非常重要。

然後就是通常每科最後面的題組是”連續題”、都相對簡單,我覺得可以考慮30秒*題數=做題+檢查時間,把多的時間留在前面做細讀跟檢查,考前有好的做題配速會更安心。

考過的方式百百種,如果以上內容有可以給各位參考的地方,我會感到很榮幸。

EMBA 中醫系 主治醫師考試 兩校聯招 執業獸醫師 大陸留學 大陸醫師資格考試 大陸醫師資格證書 學測申請 技能考試 港澳台聯招 申請制入學 福建省單招 美容主診 臨時行醫證書 護士護理師 醫學院 香港名校

Written by Lin Simon

放眼大陸,讓專業在更大的舞台發光

疫情三年,許多台灣醫師因為邊境封鎖錯失了進軍大陸的時機。反而是一批原本在大陸執業的台籍陸醫,趁勢崛起,在醫美市場中迅速站穩腳步。他們不是更強,只是更早做出選擇、留在現場,走在機會的前面

大陸的醫美市場不僅規模大,更快速變化、充滿彈性與創新。從一線城市擴展到二三線城市,醫美從業機構與消費者對「專業、安全、審美」的要求日益提升。這正是台灣醫師的強項:紮實的醫療訓練、細緻的手法、美感與溝通能力,都是市場稀缺的品質。

我們理解,網路上有太多雜訊與誤解,讓許多人對「來大陸發展」感到猶豫。但身為專業醫師,我們更應該用眼睛看事實,用腳丈量市場,而不是被鍵盤帶著走。

台灣醫師的價值,不該只被島內市場限制。當一扇門因疫情關上,另一扇更大的窗已經打開。你需要的,不是等待時機完美,而是放膽走出那一步

你會發現,大陸不只是競爭激烈,更是值得你「被看見」的地方。
現在,是時候讓你的專業,在更大的舞台上發光發熱。

Written by Lin Simon

疫情後大陸醫美高端市場逆勢成長

2024-2025大陸醫美市場核心趨勢與資料

📈 市場規模與增長

指標 2024上半年(實際) 2025年(預測)
市場總規模增速 同比增長 18.6% 維持 15%+ 年增長
輕醫美占比 76.3% 突破 80%
高端項目客單價 均價 6,800 超 7,500

👥 消費群體畫像

  • 下沉市場爆發三四線城市消費額增速達 29%(2024H1),預計2025年貢獻 35% 市場份額。
  • 男性客群崛起:2024年男性消費者占比 23.5%(2022年為15%),植發/輪廓塑形需求年增 40%
  • 熟齡經濟主導:45歲以上客群消費力激增 58%抗衰專案複購率超 75%

💡 技術風向標

  1. 基因抗衰賽道
    • 定制化基因美容方案(如皮膚靶向療法)搜索量 年增300%,成2024最大黑馬。
  2. AI+醫美融合
    • 新氧平臺AI面部分析工具使用量 突破4000萬次/,帶動定制方案轉化率提升 35%
  3. 再生材料2.0
    • “長效膠原刺激劑”(如新品“纖連蛋白”)訂單量 3個月增長120%

⚠️ 臺灣醫師必須關注的兩大信號

  1. 信任溢價凸顯
    • 消費者對“臺灣醫師”標籤的支付意願 高出均價42%(新氧用戶調研),技術口碑成核心競爭力。
  2. 服務模式升級
    • 長期美麗管理” 服務包(含術後跟蹤+年度規劃)客戶留存率達 89%,遠超單次消費(32%)。

💎 關鍵行動建議

“2025年市場將呈現‘兩極化’
低端市場陷入價格戰,高端市場渴求‘技術領導者’
——這正是臺灣醫師不可複製的優勢戰場!**

立即行動策略:

  1. 鎖定高淨值人群:切入抗衰/定制化賽道(客單價>2萬元),避開低價紅海;
  2. 捆綁在地資源:與大陸知名渠道醫院合作推出,降低初期摸索市場動向成本。

💡對臺灣醫師的啟示:

錯位競爭空間巨大:大陸消費者對“技術含金量”和“服務精細化”的追求,正與臺灣醫師擅長的精細化操作、溝通溫度、長期美學規劃高度契合。

避免誤判的關鍵:網路資訊常誇大“價格戰”或“無序競爭”,實則高端市場供不應求——新氧資料顯示,客單價5000RMB以上的項目3年複合增長率達38%。

Written by Lin Simon

2025大陸執業醫師考試的通過率預測

中國大陸執業醫師資格考試,包含臨床/中醫/口腔專業筆試環節(含一試、二試)的整體通過率分析(考生總數已經去除約30%-35%沒有通過技能考試的考生)

一、臨床專業筆試整體通過率(含一試+二試)

 

考生類型 一試通過率 二試通過率 筆試整體通過率 核心影響因素
執業醫師 35%-42% 60%-72% 52%-58% 二試大幅拉高通過率(基礎薄弱考生補缺)

二、中醫專業筆試整體通過率(含一試+二試)

考生類型 一試通過率 二試通過率 筆試整體通過率 核心影響因素
執業醫師(院校) 38%-45% 55%-65% 50%-57% 應屆生基礎扎實,二試提升有限

三、口腔專業筆試整體通過率(沒有二試)

考生類型 筆試通過率 與臨床/中醫差距 核心原因
執業醫師 38%-45% ⚠️ 低10-15個百分點 題目深度高+跨學科整合難度大

2025年預測:筆試通過率可能面臨的變動

  1. 政策影響

    • 臨床專業:2025年新增「緊密型醫聯體診療規範」考點,病例分析題佔比升至 45%,預測一試通過率小幅下降(-3%~-5%)。

    • 中醫專業強化經典考核(條文佔比從15%→25%),師承考生通過率或進一步承壓。

  2. 二試價值

    • 臨床/中醫考生 二試通過率仍將顯著高於一試(普遍差距 15%-25%),原因:

      • 一試未過考生針對性補漏;

      • 考試心態更穩定(一試淘汰高風險人群)。

  3. 整體區間

    專業 2025筆試整體通過率預測
    臨床執業醫師 50%-55% ↓(較2024年降3-5%)
    中醫執業醫師 48%-53% ↓
  4. 口腔考生應注意事項

    新增考核壓力點

    1. 數位化技術實操聯動

      • 筆試新增「口掃數據→設計→製造」全流程考題(如:3D打印義齒支撐結構優化參數);

      • 需結合技能考試中的口內掃描操作經驗作答(跨階段知識整合)。

    2. 法規應用題擴容

      • 《醫療器械臨床使用管理辦法》考點佔比從5%→9%,側重:

        • 種植體溯源管理(UDI編碼解讀);

        • 放射診斷設備年檢合規性判斷。
1 2 3 ... 9